夏季饮食养生:顺应时节,吃出清爽与活力
添加时间:2018-10-15
夏季气候炎热、雨水充沛,人体易出现 “暑湿困脾”“津液流失” 等问题,饮食养生需围绕 “清热解暑、健脾祛湿、补充津液” 三大核心展开,同时兼顾营养均衡与肠胃保护,避免因高温饮食不当引发不适。
一、夏季饮食核心原则:3 个 “宜” 与 3 个 “忌”
(一)3 个 “宜”:贴合季节需求
- 宜清淡,少油腻
夏季人体消化功能减弱,油腻食物(如油炸食品、肥肉)易加重肠胃负担,引发腹胀、食欲不振。建议以清蒸、凉拌、白灼等烹饪方式为主,例如清蒸鲈鱼、凉拌黄瓜、白灼菜心,减少油脂摄入的同时保留食材营养。
- 宜补水,防中暑
高温环境下人体出汗量大,每日需补充 1.5-2 升水分(约 8 杯),除白开水外,可搭配淡茶水(如绿茶、金银花茶)、自制果蔬汁(如西瓜汁、番茄汁)或杂粮粥(如绿豆粥、小米粥),既能补水,又能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,避免单纯喝冰水刺激肠胃。
- 宜健脾,祛湿气
夏季雨水多,人体易积聚湿气,表现为身体沉重、舌苔厚腻。可多吃健脾祛湿的食材,如红豆、薏米(炒制后减少寒性)、茯苓、冬瓜、山药,例如煮一碗红豆薏米粥,或用冬瓜搭配排骨煲汤,温和祛湿不伤脾。
(二)3 个 “忌”:避开健康雷区
- 忌贪凉,少生冷
冰西瓜、冰啤酒、冰淇淋等生冷食物虽能暂时降温,但长期过量食用会损伤脾胃阳气,导致腹泻、腹痛。建议生冷食物浅尝辄止,且避免空腹食用,例如吃冰西瓜时可搭配一小把坚果,中和寒性。
- 忌高糖,防湿热
夏季常见的含糖饮料、甜点(如奶茶、雪糕)易导致体内糖分堆积,加重 “湿热” 症状(如长痘、口苦)。若想解馋,可选择天然甜味食材,如椰汁、葡萄、桃子,既能满足口感,又富含膳食纤维。
- 忌变质,护肠胃
高温环境下食物易滋生细菌,隔夜菜、未冷藏的熟食(如卤味、凉拌菜)可能引发肠胃炎。建议食材现买现做,剩余食物及时密封冷藏,再次食用前彻底加热,避免 “病从口入”。
二、不同人群的夏季饮食方案
(一)上班族:抗疲劳 + 护肠胃
上班族夏季易因空调房与室外温差大、久坐缺乏运动出现疲劳、肠胃不适,饮食需兼顾 “提神” 与 “养胃”:
- 早餐:小米南瓜粥(健脾养胃)+ 水煮蛋(补充蛋白质)+ 凉拌菠菜(补维生素),避免油条、包子等油腻难消化食物;
- 午餐:杂粮饭(如糙米 + 燕麦)+ 清炒时蔬(如西兰花)+ 清蒸鱼 / 鸡胸肉(优质蛋白),搭配一碗冬瓜汤(补水消肿);
- 加餐:下午 3-4 点可吃 1 小把蓝莓(抗疲劳)或 1 块蒸山药(填肚子不发胖),避免含糖零食。
(二)老年人:防中暑 + 补营养
老年人汗腺功能减弱、消化吸收能力下降,夏季饮食需 “温和滋补”,避免过凉或过咸:
- 多吃 “软食”:将蔬菜切碎煮入粥中(如芹菜瘦肉粥),肉类炖烂(如萝卜排骨汤),方便咀嚼和消化;
- 补充电解质:出汗多易缺钾,可多吃香蕉、菠菜、土豆,或在汤中加少量食盐(每日盐量不超过 5 克),避免喝淡盐水过量;
- 避免 “过补”:夏季无需大量食用人参、鹿茸等温补食材,以免 “上火”,可适量吃莲子、百合(如莲子百合银耳汤),清心安神。
(三)儿童:促发育 + 防挑食
儿童夏季易因天气炎热挑食,需通过 “趣味饮食” 保证营养均衡,同时预防肠胃问题:
- 食材多样化:将蔬菜做成卡通造型(如胡萝卜花、黄瓜条),或把杂粮混入米饭(如彩色饭团),提高孩子食欲;
- 控制零食量:减少冰淇淋、薯片等零食,用酸奶(补钙)、水果块(如苹果丁、草莓)作为替代;
- 防积食:晚餐不宜过饱,可吃小米粥、蔬菜面等易消化食物,睡前 1 小时避免进食,避免因积食影响睡眠。
三、夏季养生食谱推荐(3 款简单易做)
- 绿豆百合汤(清热解暑)
- 食材:绿豆 50 克、干百合 15 克、冰糖适量;
- 做法:绿豆提前泡 1 小时,与百合一同放入锅中,加足量水煮沸后转小火煮 30 分钟,加冰糖调味即可;
- 小贴士:绿豆性凉,脾胃虚寒者可加 1-2 片生姜中和寒性。
- 冬瓜虾仁汤(祛湿消肿)
- 食材:冬瓜 200 克、虾仁 100 克、葱花、盐少许;
- 做法:冬瓜去皮切薄片,虾仁用料酒腌制 10 分钟;锅中加水煮沸,放入冬瓜煮 5 分钟,再加入虾仁煮至变色,加盐、葱花调味;
- 优势:低热量、高纤维,适合减脂人群和老年人。
- 凉拌秋葵(补充维生素)
- 食材:秋葵 10 根、蒜末、生抽、醋、香油少许;
- 做法:秋葵焯水 2 分钟(避免过久流失营养),捞出过凉水切段,加入蒜末、生抽、醋、香油拌匀;
- 亮点:秋葵富含果胶和维生素 C,清热利咽,适合夏季吃。